强化质量基础支撑 提升产品服务品质 ——“质量基础设施”高端访谈

2022-04-15 17:58

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,首次提及质量基础,要求“强化质量基础支撑,推动标准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接,提升产品和服务品质,让更多国内外用户选择中国制造、中国服务。”这既体现了我国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部署,也体现出了党中央、国务院对计量、标准、合格评定(认证认可+检验检测)等质量基础设施的高度重视。

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,强化质量基础设施的支撑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,本报今天特别推出一组专题访谈,邀请市场监管部门的政策制定者、科研院所的技术研究者以及业内专家,共同探讨如何强化质量基础设施的支撑作用。

优化质量认证服务供给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市场监管总局认证监管司司长刘卫军

       质量认证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质量管理、提高市场效率的基础性制度,是国际通行、社会通用的质量基础设施,也是面向广大企业、消费者、政府部门等社会各方提供质量服务的现代服务业。近年来,我国政府不断加强质量认证工作,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则指明了质量认证工作新的目标任务。

       市场监管总局认证监管司司长刘卫军表示,围绕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要求,质量认证工作将坚持“市场化的改革方向、国际化的制度特点、专业化的发展要求、集约化的发展路径、规范化的监管理念”,全面优化质量认证服务供给,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。重点抓好6个方面的工作。

       一是完善质量认证制度体系,激发行业发展活力,在深化认证机构资质审批改革方面,根据风险等级对审批事项实行分类管理,对不涉及人身健康安全、社会公共安全的审批事项实行告知承诺等;在深化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改革方面,进一步将行业管理相对规范、产品质量受控、与消费者直接接触较少的产品调出认证目录等。二是优化质量认证服务供给,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,广泛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升级行动,建立具有行业特色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制度,实施“小微企业质量提升”工程,帮助各类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等。三是加大质量认证监管力度,规范认证市场秩序,围绕虚假认证、买证卖证等突出问题,在管理体系认证、有机产品认证等领域组织开展整治行动,坚决整治认证乱象等。四是培育壮大质量认证产业,提升行业服务能力,引导认证机构按照市场需求,增加中高端认证服务,培育国际知名机构品牌,促进中小型机构专业化发展等。五是深化质量认证国际合作,扩大合作互认成果。六是加强质量认证基础工作,夯实事业发展根基,抓好国务院3号文件的贯彻落实,推动各级地方政府将质量认证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和质量工作考核,全面推进质量认证体系建设。

加强诚信建设 营造良好氛围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生飞

       近年来,以推动中国认证认可行业发展为宗旨的中国认证认可协会,肩负着为政府、行业、社会提供与认证认可行业相关的各种服务的重任,着力于行业、企业与政府间的沟通协调,并加快国际合作步伐,努力为中国认证认可行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。

       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生飞表示,“强化质量基础支撑”写入政府工作报告,显示出党中央、国务院推动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”的坚定信心。他说,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将围绕着强化质量基础支撑作用,在履行行业组织职能上开展工作。

       一是以加强诚信体系建设为基础,强化认证认可“传递信任、服务发展”属性,落实认证机构主体责任,建立认证机构和认证人员行业诚信管理机制。二是营造更加公正透明的认证市场环境,履行好行业协会在行业信息分析、统计、评价和发布方面的职能作用,建立认证检测机构公正性管理长效机制,开展认证机构关联关系信息公示。三是引导认证检测行业健康发展。建立定期发布认证检测机构发展报告制度化机制,为认证检测机构提供自我诊断、自我定位、自我调整的依据。开展认证检测机构品牌价值评价,提供品牌提升服务,推动形成中国认证检测服务品牌。四是持续治理认证乱象。对于弄虚作假、买证卖证、不到现场的认证人员,坚决清除出认证审核员队伍。五是加强认证人员队伍建设。建立科学的、以能力为核心的认证人员水平评价制度并实施;构建认证学科体系,逐步提升认证人员的能力和水平。六是以科技和标准化引领行业创新发展,结合协会承担国家质量基础设施重点专项《服务认证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》课题研究,及时将成果转化应用,推动我国标准导入国际标准与国际标准对接。